捕风一号实现我国卫星导航信号探测海面风场零的突破接近
06-06
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作为我国首次海上发射的主要“乘客”,捕风一号A、B卫星将在500余公里的高空准确测量海面风场信息,从而预报台风,实现我国卫星导航信号探测海面风场零的突破。它们的成功发射,对我国台风预警、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研制捕风一号
据了解,捕风一号A、B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这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发射的第270和271颗航天器。
“风无形无影,捕风一号就是通过‘捉’海面上的导航反射信号(GNSS-R)这个‘影’来‘捕’海面风场这个‘风’,实现监测海面风场的目的。”捕风一号卫星总设计师白照广形象地介绍道。
据介绍,目前,通过卫星观测海面风场的方式主要是借助卫星云图、星上载荷发射的微波信号?两种方式来测海面风场,但前者不够准确,后者要实现准实时监测的代价很大。于是,利用导航信号的反射来测量海面风场成为各国新的研究热点。英国、美国等都曾发射过相关卫星。
“导航信号传递到海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没有风时,反射信号较均匀;有风时,反射信号会随着海浪出现一段一段的变化,风越大,信号变化越剧烈。”白照广介绍说,通过对反射信号变化规律的捕捉,就可以实现对极端台风天气的“精准”预报。
捕风一号卫星试验队
据介绍,为了让捕风“慧眼”更快实现应用,捕风一号选择了海上发射。特殊的发射方式,让捕风卫星经历了特殊的“旅程”,在与火箭对接之后用“躺倒”的方式进行运输,从北京一路“坐火车”抵达发射场,而卫星上船前的测试工作也进行了优化精减。
另外,捕风一号卫星还采用了首创的“交钥匙”模式,不仅研制发射卫星,还于先期开展了数据处理与标校工作。白照广形象地比喻说,就好像是建房子,过去研制方只是建好毛坯房就交给用户,现在是把房子精装好以后,再交付给用户,“将来直接把数据初级产品传输到用户的系统里,用户就可以很方便‘看’海风了。”
白照广介绍,后续,五院将逐步构建捕风卫星星座,通过多颗卫星协同观测,实现更大范围、更高精度甚至准实时监测全球范围内的海面风场,更加精准地预警台风,最大限度地避免台风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山东临工获两项全国培训大奖企业教育结硕果-【新闻】
- 国际储能峰会2019重磅起航推动中国能源变革-【新闻】
- 环保大潮还未褪去又迎新潮纺织印染企业2018年怎么过-【新闻】
- 菏泽市巨野县住建局开展建筑工地起重机械专项检查-【新闻】
- 绿色引擎雷萨重机方阵亮剑上海宝马展-【新闻】
- 力士德挖掘机以质量赢市场销售再创新高-【新闻】
- 聚焦机器人与人类能否和谐共生-【新闻】
- 金秋十月八方农机竞争艳一拖强势参展引关注-【新闻】
- 柳工盛装参展峰会工程机械展-【新闻】
- 卡特彼勒金融改革方案并不会削弱经销商-【新闻】
- 机械制造超快激光能量激光领域的下一个制高点-【新闻】
- 林志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闻】
- 莒县公安破系列盗窃车辆案涉案价值200余万-【新闻】
- 降息刺激工程机械短期走强关注行业龙头-【新闻】